首页

旄节

旄节 máo jié

词语解释

(一)、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
(二)、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三)、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详细解释

(一)、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

《史记·秦始皇本纪》“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 唐 张守节 正义:“旄节者,编毛为之,以象竹节,《汉书》云‘ 苏武 执节在 匈奴 牧羊,节毛尽落’是也。” 宋 梅尧臣 《送马仲涂司谏使北》诗:“每逆龙鳞司諫諍,又持旄节使 阴山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 苏属国 之旄节终留, 庾开府 之江关永弃。”

(二)、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唐 李嘉祐 《送从弟归河朔》诗:“诸将矜旄节,何人重布衣。”《新唐书·杨汝士传》:“ 开成 初,繇兵部侍郎为 东川 节度使。时 嗣復 镇 西川 ,乃族昆弟,对拥旄节,世荣其门。”

(三)、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唐 王维 《送方尊师归嵩山》诗:“仙官欲往 九龙潭 ,旄节朱旛倚石龕。” 赵殿成 笺注:“《真誥》:‘ 老君 佩神虎之符,带流金之铃,执紫毛之节,巾金精之巾。’《紫阳真人内传》:‘ 衍门子 乘白鹿,执羽盖,杖青毛之节,侍从十餘玉女。’”

百度百科释义

旄节,是汉语词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解释为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

词语分字解释


  • (máo mào)

    基本字义

    máo(ㄇㄠˊ)

    ⒈  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其他字义

    mào(ㄇㄠˋ)

    ⒈  古同“耄”,年老。

    English

    a kind of ancient flag; old


  • (jié jiē)

    基本字义

    节(節)jié(ㄐ一ㄝˊ)

    ⒈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⒉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⒊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⒋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⒌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⒍  礼度:礼节。

    ⒎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⒏  操守:节操。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⒐  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⒑  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⒒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⒓  姓。

    其他字义

    节(節)jiē(ㄐ一ㄝ)

    ⒈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汉英互译

    burl、gnarl、knar、knurl、kts、node、nodosity、nodus、period、section、stanza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knot, node, joint; section


旄节相关词语

旄节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