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芒粟

芒粟 máng sù

词语解释

(一)、穬麦的别名。
(二)、指皮肤表面因受寒冷刺激而起的微粒。俗称鸡皮疙瘩

详细解释

(一)、穬麦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下·麦》:“《食物本草》:‘穬麦,又名芒粟。’”

(二)、指皮肤表面因受寒冷刺激而起的微粒。俗称鸡皮疙瘩

宋 梅尧臣 《潘歙州话庐山》诗:“坐石浸两骹,炎肤起芒粟。” 宋 陆游 《客中夜寒戏作长谣》:“寝衣触体起芒粟,鼻息嘘润成冰凌。”

百度百科释义

芒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ánɡ sù,是指穬麦的别名。

词语分字解释


  • (máng)

    基本字义

    máng(ㄇㄤˊ)

    ⒈  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尖对麦芒。初露锋芒。

    ⒉  像芒的东西:光芒。

    ⒊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有尖,叶除可作绿篱和布置庭园外,又可作造纸原料和编织草鞋,嫩叶可做牛的饲料。

    汉英互译

    arista、awn

    造字法

    形声:从艹、亡声

    English

    Miscanthus sinensis


  • (sù)

    基本字义

    sù(ㄙㄨˋ)

    ⒈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粟子。沧海一粟。

    ⒉  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 )农贵粟。

    ⒊  姓。

    汉英互译

    mille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unhusked millet; grain


芒粟相关词语

芒粟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