梐枑 bì hù

词语解释

古代军队和官署等在门前设置的阻挡敌人或行人的器具。

详细解释

(一)、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又称行马。

《周礼·天官·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 郑玄 注引 杜子春 曰:“梐枑,谓行马。” 唐 元稹 《梦游春七十韵》:“石压破栏干,门摧旧梐枑。” 章炳麟 《訄书·经武》:“夫家有梐枑,而国有甲兵,非大同之世,则莫是先矣。”

百度百科释义

拼音:(bì hù) ㄅㄧˋ ㄏㄨˋ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

词语分字解释


  • (bì)

    基本字义

    bì(ㄅ一ˋ)

    ⒈  〔梐枑()〕行马,古代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如“设梐梐再重。”

    ⒉  牢笼。

    造字法

    形声:从木、比声

    English

    fence


  • (hù dǐ)

    基本字义

    hù(ㄏㄨˋ)

    ⒈  古代官府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

    其他字义

    dǐ(ㄉ一ˇ)

    ⒈  古同“柢”。

    异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