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指官府的公文案卷。牍(dú)。
(一)、官府文书。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怅望》诗:“情嗜幸非多,案牘偏为寡。”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以 江西 民喜讼,多窃去案牘,而州县不能制, 湛 为立千丈架阁。”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观其体製,又略与案牘之文同科,盖行文之法,固不外徵引及判断二端也。”
案牍,案:指书桌或办公桌; 牍: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
案牍造句1、 碧波荡漾,绿水环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刑。一环接着一环,微风拂过,似有万千愁绪,湖中泛起了涟漪。
2、 正所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 碧波荡漾,绿水环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刑。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更无案牍之劳形。
5、 孝直在山间,心情舒爽,整个人都得到放松,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杂音,可以看山河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