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正;订正。后也用作请人评定诗文书画的敬辞厘正遗文
(一)、考据订正;整治改正。
唐 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先君 宣父 ,釐正遗文,缉其精华,褫其烦重。” 明 张居正 《王承奉传》:“而 承奉 从内佐之,所釐正国家事,不可胜道。” 陈垣 《史讳举例·前史避讳之文后史沿袭未改例》:“左户当作左民,亦 唐 人避讳追改,《通鑑》未及釐正。”
厘正的意思主要来自厘,“厘”,有“整理、治理”的意思,因此“厘正”的意思为“订正”、“改正”。
Correction
厘正造句
1、 本会有厘正,将对生在总体上有更主动的见解。
2、 练习赛可以很好地翻开狗的视野,厘正角逐中出现的失误。
3、 他们在尊崇儒学使命感的驱使下,逐步寻求厘正的办法。
4、 南渡以后,朝廷屡欲厘正这种“目无朝廷”。
5、 今欲厘正讹谬,舍名取实,而卿曹犹以崔民幹为第一,是轻我官爵而徇流俗之情也。
6、 为此,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