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頟 lóng é

词语解释

亦作“龙额”。“龙雒侯”的省称。

详细解释

(一)、亦作“ 龙额 ”。“ 龙雒侯 ”的省称。

唐 骆宾王 《军中行路难同辛常伯作》诗:“但使封侯龙頟贵,詎随中妇凤楼寒。” 宋 苏轼 《谢曹子方惠新茶》诗:“数奇不得封龙额,禄仕何妨有 马 曹 。” 清 曹寅 《南辕杂诗》之七:“龙頟 弓 高 莽 聚灰,房渊百里变蒿莱。”

百度百科释义

山东省齐河县境域旧称,又名龙雒。《太平寰宇记》中记载:“龙頟,在废禹城县东南二十五里,有龙頟城,汉县,後汉省。”西汉时期置龙頟国,隶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龙頟城位置在今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西部,治所位于今齐河县华店乡华店街村一带。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记载:“龙頟,一作“龙雒”,县名,故治在今山东齐河(此处齐河是指齐河旧城,今齐河县祝阿镇北关村)西北。“雒”,音é。”

词语分字解释


  • (lóng)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⒉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⒊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⒋  姓。

    汉英互译

    dragon、imperial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 (é)

    基本字义

    é(ㄜˊ)

    ⒈  同“額”。

    English

    the forehead; a fixed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