ㄌㄧㄨˊ ㄌㄧˊ ㄉㄧㄢ ㄆㄟˋ 流离颠沛(流離顛沛) 因战乱灾荒而流散分离。形容生活困苦,到处流浪。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杜老不忘君》:“前辈谓 杜少陵 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未尝忘君。”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怎禁得流离颠沛,知甚日得同归。” 田汉 《丽人行》第五场:“你曾想到那些在风里、雨里、炮火里、轰炸里流离颠沛的女人和小孩没有?”亦作“ 流离颠顿 ”、“ 流离颠疐 ”。 宋 曾巩 《永兴尉章佑妻夫人张氏墓志铭》:“﹝夫人﹞维能顺其性,所以居流离颠顿之间,而不为悲哀愁忧乱其志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褒赠伊川》:“又从而排陷之,卒使流离颠疐,无所为而死。”
destitute and homeless (idiom); displaced and without means
流离颠沛造句(1) 烽火连天,国无宁日。人生只得流离颠沛。
(2) 对于那喜爱羁轭,却以林中的麋鹿为流离颠沛的小牛的人又当如何?
(3) 一时人民失业,号泣之声载道,乡井流离颠沛之惨非常,背夫弃子,失父离妻,老稚填于沟壑,骸骨白于荒野。
(4) 你们害的我家破人亡,瓶坠簪折,流离颠沛,痛心伤臆。
(5) 1938年,蒋介石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使几十万老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