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虏 běi lǔ

词语解释

对北魏的蔑称。

详细解释

(一)、古代对北方 匈奴 等少数民族的蔑称。

《后汉书·袁安传》:“ 宪 日矜己功,欲结恩北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北方沙漠之外,不知还有海否?若果有之,则中国与北虏亦在海中矣。”《清史稿·阿哈出传》:“復勅戒 李满住 等毋为北虏诱。”

百度百科释义

北虏,读音běilǔ,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对北魏的蔑称。

词语分字解释


  • (běi bèi)

    基本字义

    běi(ㄅㄟˇ)

    ⒈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⒉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其他字义

    bèi(ㄅㄟˋ)

    ⒈  古同“背”,违背,违反。

    汉英互译

    nort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north; northern; northward


  • (lǔ)

    基本字义

    虏(虜)lǔ(ㄌㄨˇ)

    ⒈  俘获:虏获。俘虏。(a.打仗时捉住敌人;b.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⒉  俘获的人。

    ⒊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汉英互译

    captive、prisoner

    造字法

    形声:从力、虍(hū)声

    English

    to capture, imprison, seize; a pr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