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广陵 太守 陈登 得病,胸中烦懣,面赤不食。
(一)、《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广陵 太守 陈登 得病,胸中烦懣,面赤不食。
佗 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膾也,所苦便愈。”后以“鱠虫”指食生腥之物所生的寄生虫。 宋 王安石 《赠陈君景初》诗:“珍丸起病瘠,鱠虫随泄呕。”
鲙虫(kuài chóng),指食生腥之物所生的寄生虫。
鲙(kuài)
鲙(鱠)kuài(ㄎㄨㄞˋ)
⒈ 〔鲙鱼〕即“鳓鱼”。亦作“快鱼”。
⒉ 同“脍”。细切肉。
⒊ 鱼鲙。鱼细切作的肴馔。
⒋ 方言。鳜鱼。
minced fish; hash
虫(chóng)
虫(蟲)chóng(ㄔㄨㄥˊ)
⒈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虫。益虫。雕虫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⒉ 动物的通称:大虫(老虎)。长虫(蛇)。介虫(有介壳的虫子)。
insect、worm、bug
会意
insects, worms; KangXi radical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