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颡 kòu sǎng

词语解释

(一)、磕头。
(二)、敲击额头。

详细解释

(一)、磕头。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狄梁公》:“其父母洎亲属叩顙祈请,即輦千縑,置於坐侧。”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莎罗奔 等叩顙,誓遵六事,归土司侵地,献兇酋,纳军械,归兵民,供徭役,乃宣詔赦其死。”

(二)、敲击额头。

《新五代史·何泽传》:“ 泽 外虽直言,而内实邪佞,尝於内殿起居,班退,独留,以笏叩顙,北望而呼曰:‘明主,明主!’闻者皆哂之。”

百度百科释义

【词语】:叩颡【注音】:kòu sǎng【释义】:1.磕头。 2.敲击额头。

词语分字解释


  • (kòu)

    基本字义

    kòu(ㄎㄡˋ)

    ⒈  敲打:叩击。叩门。叩关(a.入国求见;b.攻打关门;c.指足球、冰球等运动中攻打球门)。叩诊。

    ⒉  旧时一种礼节:叩拜。叩见。叩谒。叩首。叩头。

    汉英互译

    knock

    造字法

    形声:左声右形

    English

    knock, ask; kowtow, bow


  • (sǎng)

    基本字义

    颡(顙)sǎng(ㄙㄤˇ)

    ⒈  额,脑门儿: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居丧、请罪、投降时行之)。

    English

    the forehead; to kowt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