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赵 kēng zhào

词语解释

史载,秦 将 白起 破 赵,活埋 赵 降卒四十万人。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遂以“坑赵”为杀降的典实。

详细解释

(一)、史载, 秦 将 白起 破 赵 ,活埋 赵 降卒四十万人。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遂以“坑赵”为杀降的典实。

唐 杜甫 《聂耒阳书致酒肉》诗:“人非西諭 蜀 ,兴在北坑 赵 。”

百度百科释义

坑赵,典故名,典出《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战国时,秦军包围赵括,赵括率军投降,四十多万士兵都被秦军坑杀。后遂以"坑赵"等为杀降的典实。

词语分字解释


  • (kēng)

    基本字义

    kēng(ㄎㄥ)

    ⒈  洼下去的地方:坑洼。火坑(喻悲惨的生活环境)。

    ⒉  把人活埋:坑杀。焚书坑儒。

    ⒊  陷害,设计使人受到损失:坑害。坑骗。

    ⒋  地洞。

    汉英互译

    delve、hole、pit、tunnel

    造字法

    形声:从土、亢声

    English

    pit, hole; bury, trap; harry


  • (zhào)

    基本字义

    赵(趙)zhào(ㄓㄠˋ)

    ⒈  中国古代国名(a.战国时代的“赵”;b.西晋结束,匈奴族、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赵国”,史称“前赵”、“后赵”):赵客(战国时燕赵多侠士,遂以“赵客”为侠士通称)。燕(yàn)赵(燕赵之地,泛指北方)。

    ⒉  姓。

    造字法

    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