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殄 kè tiǎn

词语解释

(一)、歼灭。
(二)、指歼灭敌人。
(三)、歼灭。

详细解释

(一)、歼灭。

《陈书·世祖纪》:“今元恶克殄,八表已康,兵戈静戢,息肩方在,思俾余黎,陶此宽赋,今岁军粮通减三分之一。”

(二)、指歼灭敌人。

唐 牛肃 《吴保安》:“以将军英勇,兼足下才能,师之克殄,功在旦夕。”

(三)、歼灭。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诚自知衅责,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剋殄元恶,退就鼎鑊,始生之愿也。”《晋书·刘元海载记》:“诚能命将四出,决机一掷……此 高皇帝 之所以创竖鸿基,剋殄彊 楚 者也。”

百度百科释义

克殄,读音为kè tiǎn,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歼灭。

词语分字解释


  • (kè)

    基本字义

    克(剋)kè(ㄎㄜˋ)

    ⒈  能够:克勤克俭。

    ⒉  战胜,攻下:攻克。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⒊  制伏: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刚。

    ⒋  严格限定:克日。克期。克扣。

    ⒌  消化:克食。

    ⒍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⒎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汉英互译

    gram、gramm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gram; overcome; transliteration


  • (tiǎn)

    基本字义

    tiǎn(ㄊ一ㄢˇ)

    ⒈  尽,绝:殄灭。殄歼。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造字法

    形声:从歹、声

    English

    to end; to extermi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