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指帝王或神佛的座位,现喻指高贵的位子(多含贬义)。,
(一)、本指神佛或帝王的座位,后泛指尊贵的席位。亦用于讽刺。《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復为贪欲所恼。”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峩峩宝座,郁郁名香。”《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 舍利弗 即昇宝座,如师子之王,出雅妙之声。”《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宫女们持了宫扇,簇拥着天子陞了宝座。” 瞿秋白 《<子夜>和国货年》:“国货大王在睡梦里也不能够安宁,时常梦见工人的‘烧厂’,推翻他的宝座。” 巴金 《<神·鬼·人>序》:“神的宝座也许是太高太高了。”
宝座造句
1、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
2、一个人如果老是居高临下地俯视世界,只是从皇帝的宝座人象牙塔的高处或从权力的顶峰俯视世界,那他只能看到阿谀奉承之徒的笑容和他们的危险的驯服。茨威格
3、一个天生顺从的人即使置身帝王的宝座也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