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擿 jiū tī

词语解释

纠举揭发。

详细解释

(一)、纠举揭发。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国,听羣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李贤 注:“擿,犹发也。音它狄反。”《旧唐书·姚璹传》:“果能揽轡澄清,下车整肃。吏不敢犯,姦无所容,前后纠擿,盖非一绪。”《明史·李汝华传》:“还朝,歷吏科都给事中,多所纠擿。”

词语分字解释


  • (jiū)

    基本字义

    纠(糾)jiū(ㄐ一ㄡ)

    ⒈  缠绕:纠缠。纠纷。

    ⒉  矫正:纠偏。纠正。

    ⒊  集合(含贬义):纠合。

    汉英互译

    correct、rectify、entangle、gather together

    造字法

    形声:从纟、声

    English

    investigate, inspect


  • (tī zhì zhāi)

    基本字义

    tī(ㄊ一)

    ⒈  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⒉  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⒊  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擿永令发去。”

    ⒋  揭发:发奸擿伏(揭露隐秘罪恶)。

    ⒌  搜索。

    ⒍  探。

    ⒎  剖开;分。

    ⒏  捶。

    其他字义

    zhì(ㄓˋ)

    ⒈  搔,挠。

    ⒉  搔头,即簪子:“簪以玳瑁为擿。”

    ⒊  古同“掷”,投掷:“擿玉毁珠。”

    其他字义

    zhāi(ㄓㄞ)

    ⒈  古同“摘”:“绿桑擿椹。”

    English

    to select, to pick out from, to dis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