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枯;枯竭。
(一)、干枯;枯竭。
南朝 梁 陶弘景 《请雨词》:“顷亢旱积旬,苗稼焦涸,远近嗷嗷,瞻天雀息。” 南唐 李建勋 《春雪》诗:“莫道便为桑麦药,亦胜焦涸到春寒。” 明 李东阳 《吕梁洪二十韵》:“冬乾苦焦涸,夏潦愁泱漭。”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下篇三》:“况复脑如是冥冥,耳如是薨薨,情感如是焦涸,心绪如是不宁。”
焦涸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干枯;枯竭。
焦(jiāo)
焦
⒈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焦。焦土。焦头烂额。
⒉ 烦躁,着急:焦急。焦虑。焦灼。焦躁不安。
⒊ 酥,脆:焦脆。焦枣。
⒋ 喻干燥到极点:唇焦口燥。焦枯。焦裂。焦渴。
⒌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焦炭。焦煤。焦炼。
⒍ 姓。
anxious、burnt、charred、worried
会意
burned, scorched; anxious, vexed
涸(hé)
涸
⒈ 水干:干涸。涸泽。涸竭。涸辙之鲋(喻处境十分危难、急待救助的人)。
dry up
形声:从氵、固声
dried up; exhausted, tired; d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