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卒 jiǎ zú

词语解释

(一)、披甲的士卒。泛指士兵。《淮南子·览冥训》:“是故质壮轻足者,为甲卒。”高诱 注:“甲,鎧也。在车曰士,步曰卒。”晋 潘岳《西征赋》:“超 遂遁而奔 狄,甲卒化为京观。”唐 杜甫《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王莽 在 始建国 二年(公元10年)从各地征发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并搜刮了大量军粮。”
(二)、执刑的役卒。宋 洪迈《夷坚丙志·九圣奇鬼》:“甲卒以木驴、石砭、火印、木丸之属列廷下,吏具成案,律书盈几,呼军正案法。”

详细解释

(一)、披甲的士卒。泛指士兵。

《淮南子·览冥训》:“是故质壮轻足者,为甲卒。” 高诱 注:“甲,鎧也。在车曰士,步曰卒。” 晋 潘岳 《西征赋》:“ 超 遂遁而奔 狄 ,甲卒化为京观。” 唐 杜甫 《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 王莽 在 始建国 二年(公元10年)从各地征发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并搜刮了大量军粮。”

(二)、执刑的役卒。

宋 洪迈 《夷坚丙志·九圣奇鬼》:“甲卒以木驴、石砭、火印、木丸之属列廷下,吏具成案,律书盈几,呼军正案法。”

百度百科释义

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基地,是2000年经教育部严格遴选确定的重庆市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词语分字解释


  • (jiǎ)

    基本字义

    jiǎ(ㄐ一ㄚˇ)

    ⒈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⒉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⒊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⒋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甲。甲兵。甲士。

    ⒌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甲板。装甲车。

    ⒍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甲。

    ⒎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甲。

    ⒏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甲。甲长。

    ⒐  植物果实的外壳:甲坼(外表裂开)。

    ⒑  古同“胛”,肩胛。

    汉英互译

    armour、first、nail、shell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 (zú cù)

    基本字义

    zú(ㄗㄨˊ)

    ⒈  兵:士卒。小卒。兵卒。

    ⒉  旧称差役:走卒。

    ⒊  死亡:病卒。生卒年月。

    ⒋  完毕,终了:卒岁(度过一年)。卒业(毕业)。

    ⒌  终于:卒胜敌军。

    其他字义

    cù(ㄘㄨˋ)

    ⒈  同“猝”。

    汉英互译

    obii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oldier; servant; at last, fin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