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把教师请到家里来教自己的子弟读书的私塾,有的兼收亲友子弟。,
(一)、《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相传 周 代以二十五家一闾,闾有巷,巷首门边设家塾,用以教授居民子弟。后指聘请教师来家教授自己子弟的私塾。有的兼收亲友子弟。 宋 陆游 《小雨》诗之二:“诸孙入家塾,亲为授《三苍》。”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臣闻朝廷开学校,建儒官,公教育於上;士子闢家塾,隆师友,私淑艾於下:自古而然矣。”《红楼梦》第七回:“我们家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亲戚子弟可以附读。” 郭沫若 《叶罗提之墓》:“ 叶罗提 七岁的时候还在家塾里读书。”
家塾造句
1、,为此“欲别建家塾一区,俾子弟肄业其中”,但终“以年高不及为,赍志以殁。
2、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
3、贞健家塾和耀唐书室隔巷相望。
4zxzidian.com、宋应星在家塾中初投师于族叔宋国祚,继而就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1558—163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