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滞留。
(一)、迟延;滞留。
《南史·张融传》:“随例同行,常稽迟不进。”《元典章·台纲二·照刷》:“刷住稽迟文卷,於刷尾上标写稽迟或违错二字。” 明 唐顺之 《行总督军门胡手本》:“此係紧急军情,且本部復命在邇,毋得稽迟误事。”《三国演义》第四八回:“目下拨三千马步军,命 臧霸 为先锋,星夜前去,不可稽迟。”
稽迟,汉语词汇。拼音:jī chí。释义:迟延;滞留。
稽迟造句1、 完已稽迟的文书任务,补上以前未读或未写的书信。
2、 凡人行运,最怕羊刃,主作事稽迟,士农工商皆厌之,经云:“运行羊刃,财物耗散”。
3、 那布商因为稽迟了吕玉的归期,加倍酬谢。
4、 若再稽迟,便www.zxzidian.com恐另补有人,到不得地方了。
5、 目下拨三千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