萑苇 huán wěi

词语解释

(一)、两种芦类植物: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
(二)、竹的一种。

详细解释

(一)、两种芦类植物: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朱熹 集传:“萑苇,即蒹葭也。”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论语》:‘谁能出不由户。’故用苇者,欲人子孙蕃殖,不失其类,有如萑苇。”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西录》:“柳荷千顷,萑苇生之。”

(二)、竹的一种。

《易·说卦》:“为苍筤竹,为萑苇。” 孔颖达 疏:“萑苇,竹之类也。”

词语分字解释


  • (huán)

    基本字义

    huán(ㄏㄨㄢˊ)

    ⒈  〔萑苻〕中国春秋时郑国沼泽名,据记载,那里密生芦苇,盗贼出没。后因以代指贼之巢穴或盗贼本身。

    ⒉  古代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English

    grass used for making mats; Huanpu, place famous for robbers


  • (wěi)

    基本字义

    苇(葦)wěi(ㄨㄟˇ)

    ⒈  〔芦苇〕见“芦”。

    汉英互译

    reed

    造字法

    形声:从艹、韦声

    English

    r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