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棘 huái jí

词语解释

(一)、周 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皁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南朝 梁 任昉《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清 赵翼《哭王述庵侍郎》诗:“奏凯归来大策勋,屡擢崇班到槐棘。”参见“三槐九棘”。
(二)、《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古者刑政有疑,輒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於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

详细解释

(一)、 周 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后因以“槐棘”喻指三公九卿之位。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皁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 南朝 梁 任昉 《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奏凯归来大策勋,屡擢崇班到槐棘。”参见“ 三槐九棘 ”。

(二)、《礼记·王制》:“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后因以“槐棘”指听讼的处所。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古者刑政有疑,輒议於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四年》:“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於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

百度百科释义

《亚洲:文化交流与价值阐释》内容主要包括:亚洲论坛、晚清中国阐述“亚洲”所延续的历史记忆——兼论作为“他者”的日本与朝鲜、评论、东北亚的环境文化:交流与移植、评论、晚清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观差异、评论、试析“日本资本主义论战”、评论、儒教在近代韩国的命运与走向——以儒教系新宗教“更定儒道”为中心、评论、再论金泽荣与翰墨林印书局、评论和总结发言。

词语分字解释


  • (huái)

    基本字义

    huái(ㄏㄨㄞˊ)

    ⒈  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家具。花蕾可做黄色染料:槐火(用槐木取火)。槐序。槐楝(a.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b.指听讼的处所。均亦称“棘槐”)。槐鼎(喻三公)。

    ⒉  姓。

    造字法

    形声:从木、鬼声

    English

    locust tree


  • (jí)

    基本字义

    jí(ㄐ一ˊ)

    ⒈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棘。棘手(喻事情难办)。棘刺。棘针。

    ⒉  针形的刺:棘皮动物。

    ⒊  古同“戟”,兵器。

    汉英互译

    thorn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jujube tree; thorns, bramb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