楛矢 hù shǐ

词语解释

用楛木做杆的箭。

详细解释

(一)、以楛木做杆的箭。

《国语·鲁语下》:“有隼集于 陈侯 之庭而死,楛矢贯之。”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旧五代史·外国传二·黑水靺鞨》:“ 黑水 靺鞨 ,其俗皆编髮。性凶悍……兵器有角弓楛矢。”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有古 肃慎氏 之国”自注:“ 肃慎国 在今 辽东 吉林 寧古塔 地, 肃慎 即 女真 之转音,楛矢肇骑射之本俗。”

百度百科释义

楛矢,读hù shǐ,是汉语词汇,出自《国语·鲁语下》,解释为:用楛木做杆的箭。

词语分字解释


  • (kǔ hù)

    基本字义

    kǔ(ㄎㄨˇ)

    ⒈  粗劣,不坚固,不精致:楛耘伤岁(不精致的耕作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其他字义

    hù(ㄏㄨˋ)

    ⒈  古书上指荆一类的植物,茎可制箭杆。

    English

    coarse, crude; plant


  • (shǐ)

    基本字义

    shǐ(ㄕˇ)

    ⒈  箭:流矢。弓矢。有的()放矢。矢镞。

    ⒉  誓:矢志不渝(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⒊  正直:矢言(正直的言论)。

    ⒋  陈列:“公矢鱼于棠”。

    ⒌  施布:“矢其文德”。

    ⒍  古代投壶(一种娱乐活动)用的筹。

    ⒎  古同“屎”,粪便。

    汉英互译

    arrow、swear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arrow, dart; vow, sw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