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首页

多行不义必自毙


  • 成语名称:多行不义必自毙(duoxingbuyibizibi)
  • 组成汉字:
  • 成语解释: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 成语示例: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 ◎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 语法结构:复句式成语
  • 成语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 百度百科:多行不义必自毙,释义: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的一句成语。
  • 成语造句: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 英语翻译:persisting in evil brings about self-destruction (idiom)
  • 故事典故:春秋时期,郑国君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称“庄公”,一个称“共叔段”。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爱他的母亲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积极进行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郑庄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劝庄公,说:“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庄公听了,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指: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果真,共叔段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将郑国的西、北部边境招…
  • 近义词:作法自毙作茧自缚自食其果

成语首拼